ICS 93.080.01 CCS P 66 6501 乌 鲁 木 齐 市 地 方 标 准 DB 6501/T 033—2022 城市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detection of urban road collapse vulnerabilities 2022 - 06 - 10 发布 2022 - 06 - 15 实施 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6501/T 033—202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原则 ........................................................................... 2 5 检测系统 ........................................................................... 3 6 检测方法 ........................................................................... 6 7 检测成果 .......................................................................... 13 8 城市道路塌陷隐患风险评估系统 ...................................................... 14 附录 A(资料性) 乌鲁木齐市整体概况 .................................................. 17 附录 B(资料性) 雷达采样频率计算方法 ................................................ 19 附录 C(资料性) 地下介质电磁波速度计算方法 .......................................... 20 附录 D(资料性) 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表 .............................................. 22 附录 E(资料性) 道路塌陷隐患雷达图谱解释 ............................................ 29 附录 F(资料性) 城市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项目范例 .................................... 36 I DB 6501/T 033—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乌鲁木齐市市政设施监测中心、北京国电经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新疆公路桥梁 试验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索翼、木合甫力•沙吾提、马昕骏、肖小良、吕祥锋、张永辉、景峰、刘建新、 杨阳、方坤、官京海、崔成玉、吴东、马雪同、汤先立、胡正瑞、杜含辰、阮跃东、张成、李伟、马胜、 徐志伍、陈艳、李兰、李世浩、田艳哲、赵京利、尹思桦、武嘉宾、李瑞峰、李汭、安飞。 本文件在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北京国电经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乌鲁木齐市市政设施监测中心(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河滩北路1359 号)、北京国电经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8号)。 乌鲁木齐市市政设施监测中心 联系电话:0991-4861192;邮编:841100。 北京国电经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562036;传真:010-62568046;邮编:100019。 II DB 6501/T 033—2022 城市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检测系统、检测方法、检测成 果、风险评估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乌鲁木齐市建成区范围内城市道路、广场及地下基础设施沿线等区域的道路塌陷隐 患雷达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T 210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 JGJ/T 87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 437 城市地下病害体综合探测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DB 6501/T 007-2018 城市道路养护维修技术规范 T/CMEA 2-2018 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技术规范 RISN-TG 024 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道路塌陷隐患 urban road collapse vulnerabilities 对城市道路运行安全造成危害的地下空洞、脱空、土体疏松和富水体等不良地质体。 脱空 pavement void 净空高度小于0.5 m的道路路面结构层局部范围与路基不连续接触的现象,常见于水泥混凝土路面、 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合料路面以及“白改黑”路面下方。 空洞 cavity 净空高度大于或等于0.5 m的脱空以及地下发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洞穴,易引发地面塌陷和变形。 土体疏松 unconsolidated soil 地下局部范围土体密实度明显低于周边土体,局部相对松散的现象,属易引发地面变形甚至地面塌 陷等的不良地质体。 1 DB 6501/T 033—2022 富水体 water-rich soil 地下局部范围内的含水率明显高于周边土体的松散土体。 道路塌陷隐患验证 verification of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of the ground collapse 在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成果的基础上,采取钻探、开挖、触探等方法对查明的塌陷隐患进行验证, 当不满足上述验证手段的实施条件时,可采用其他物探方法进行验证。 电磁波遥感 electromagnetic wave remote sensing 运用传感器或遥感器发射电磁波,根据物体的电磁波辐射、反射特性进行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 技术。 探地雷达(GP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利用短脉冲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高分辨率的探测设备。发射天线将短脉冲电磁波以宽 频带短脉冲的形式发射到地下,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信号被接收天线接收,经数字信号处理后即可得到反映地下介质电性分布的雷达图像。 测线 survey line 在工作状态下,单位数量探地雷达发射天线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轨迹。 雷达天线 radar antenna 探地雷达辐射电磁波的装置,分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距离测量装置(DMI) distance measure instrument 一种通过转动来测量距离的装置,每转动一圈产生固定的脉冲数,实际测距时根据脉冲数和测量轮 的周长可以确定距离。 异常区域 abnormal area 介电常数存在较大差异,并能够在探地雷达图谱中通过电磁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反射波频谱变化 等特性明显显示出来的目标体(或地质体)。 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 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定位系统 positioning system 通过卫星对地面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的集合体或装置(部件),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全 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惯性导航系统、全站仪等。 4 总体原则 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应遵循客观、系统、科学的原则,依据城市道路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影 响道路雷达检测工作的因素,制定道路雷达检测方案。 2 DB 6501/T 033—2022 道路塌陷隐患检测属于技术服务,应采用雷达检测技术。 检测单位应具备测绘资质(摄影测量与遥感)或工程勘察专业类资质(含岩土工程(物探测试检 测监测)资质)或 CMA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含道路病害及塌陷隐患(空洞、脱空、疏松、富水)项目)。 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应遵循以下规定: a) 当发生严重地面变形或路面塌陷事故、地下管线发生变形或破损时,应立即对周边影响区域进 行检测; b)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及重点管线区域,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测周期应小 于 2 年; c) 地铁沿线道路和 BRT 沿线车道,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测周期应小于 1 年; d) 建设单位向管养单位移交道路前,应进行检测; e) 采空区上方道路,应使用频率小于或等于 100 MHz 的低频雷达进行检测; f) 排水管涵、供水管涵、热力管涵及河道周边区域道路,应在冻土春融后、冬季降雪前进行检测; g) 地铁隧道、基坑、管涵(明挖、顶进等)等地下工程建设时,应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竣工 后分别对施工影响区域内道路进行检测,其中施工过程中雷达检测应增加检测频次; h) 城市重大社会活动涉及的重要道路、广场、地下管线周边区域,应在活动举办前进行检测; i) 黄土台地工程地质区(涉及水磨沟区、米东区、高新区及经(头)区)道路检测,应注意黄土 土质在雷达图像上的多解性,配备专职数据分析人员进行图像解译; j) 在河滩快速路、
DB6501-T 033-2022 城市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技术规范 乌鲁木齐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5:02:3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