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65.020.01 CCSB35 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团体标准 T/XHLJ003—2023 西湖龙井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llectionandprotectionofXihulongjingteagermplasm 2023-04-01发布 2023-04-15实施 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XHLJ003—2023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市西湖区农 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行政服务中心(区民生保障服务中心)、浙江省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海涛、牛小军、丁一、郑旭霞、刘霁虹、杨宇宙、黄小萍、李红 莉、陆德彪、赵芸、毛宇骁。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XHLJ003—2023 1西湖龙井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西湖龙井茶产区内龙井群体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的术语和定义、资源普查与 评价、资源收集、资源扩繁、资源圃建设、入圃种植与管理、档案管理和保密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西湖龙井茶产区内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312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茶树 NY/T2019茶树短穗扦插技术规程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0号) 《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3 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茶树种质资源 携带并可传递遗传信息给子代的一切茶树植物或材料。 3.2西湖龙井茶种质资源 西湖龙井茶产区内龙井群体种或者以其为亲本选育的品种(系)等。 3.3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 通过集中种植方式保存茶树种质资源的田间保护(保存)场地。 3.4圃位号 按一定原则对圃内茶树种质资源具体保存位置的编号。 3.5资源编号 按一定原则对茶树种质资源的编号。 3.6原生境保护 在资源发现地就地进行种质保存。 3.7资源圃保护 将收集的资源或者经扩繁以后的资源集中种植在资源(保存)圃进行种质保存。 4资源普查与评价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XHLJ003—2023 24.1普查方案 根据《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定期开展西湖龙井茶产区内的龙井群体种种质资源 普查,并制定资源普查方案,组织人员分区块或以行政区划村为单位进行资源分布、种类、生长 状况、种群状况、优异单株状况等的调查。 4.2普查成员 普查成员分为职能管理人员和技术实施人员,职能管理人员由农业管理部门组成,技术实施 人员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村社农业技术人员或属地管理人员组成。 4.3普查报告 普查期间完成调查表格,普查结束以后对调查表格数据进行整理,绘制资源分布图,并撰写 普查报告。 4.4资源种群评价与保护 按群体遗传多样性最大化为总体原则,进行评价后选出代表性资源进行原生境保护。 4.5优异资源评价与保护 按照实际生产指标进行评价,对优选单株进行资源圃保存保护。 5资源收集 对需要异地资源圃保存保护的资源进行资源收集,可以收集种子或者收集茶树健壮枝条。 5.1种子收集 单株种子收集重量不低于50g,群体种子收集重量不低于500g。 5.2枝条收集 符合扦插标准的单株枝条收集不少于15枝,枝条长度30cm以上;群体收集不少于10个单 株。 6资源扩繁 6.1种子培育 收集的种子在水中适当浸泡2-4h以后种植于繁殖圃进行培育。 6.2枝条扩繁 收集带腋芽的短穗扦插于繁殖圃进行扩繁,按NY/T2019执行。 7资源圃建设 7.1基础条件 7.1.1杭州市西湖区范围内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生态地区。 7.1.2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条件好,如位于城区应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 7.1.3非地震频发地区,能够避开山体滑坡、洪水及风害等,且常年较少出现冻害、旱害、冰雹、 凝霜等灾害。 7.1.4周围5km范围内无重大污染源;与茶树具有同一病原菌的其他作物应具有一定隔离距离。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XHLJ003—2023 37.1.5土质、肥力和种植历史状况应有利于茶树的生长,要求土层厚度≥100厘米,土壤疏松, 排水通畅,pH值为4.5~6.0。 7.1.6具有长期、稳定的自有用地,或签订30年以上用地协议。 7.1.7依托单位应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具有稳定的人员队伍。 7.1.8留足未来10年内可能新收集资源入圃保存所需土地。 7.2规划与布局 7.2.1依据茶树种质资源数量、种植行株距及种质资源圃承担的其他任务要求而定。规模为0.5 公顷~3公顷。 7.2.2种质资源圃设置大区、小区和种植行。 7.2.3一般10个~30个种植行设置一个小区,4个~10个小区设置大区。 7.2.4种植行一般长9米、行距1.5米~1.8米。 7.2.5大区以道路或水沟为分界,路宽2米~4米,排水沟宽≥20厘米、深≥30厘米;小区以 田间步道作为分界,路宽1.5米~2米。 7.3分区编号 7.3.1大区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等依次编号。 7.3.2小区用大写英文字母A~Z依次进行编号,其中I和O不使用。 7.3.3种植行用2位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 7.4圃位号编制 7.4.1由大区号+小区号+种植行号构成圃位号,如ⅡD01,表示该资源所在圃位位于第Ⅱ大区第 D小区第1种植行。 7.4.2根据每份资源数量确定该资源小区,分配圃位号,并标注于资源圃平面图上。 7.5资源号编制 7.5.1每一份资源赋予一个唯一的、不变的、系统的编号。 7.5.2用7位字符串编号,第一部分由两个大写字母组成,为保存单位或保存圃缩写;第二部分 由两个大写字母组成,为收集地(乡、镇、街道)缩写;第三部分为三位阿拉伯数字,按入圃先 后顺序编号,如“HCXH001”,指的是杭州市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收集于西湖街道的龙井群体 种第1份资源。 7.6绘制平面图 7.6.1对资源圃建设用地测绘并绘制规划设计平面图。 7.6.2平面图应包含:圃的地理位置、方向、边际和面积;功能圃位置及面积;大区面积及小区 数量;道路主干道、排灌渠道、围栏、大区和小区边界等。 8入圃种植与管理 8.1圃地开垦 按NY/T5018的规定执行。 8.2种植数量 每份资源种植9米,双行单株种植54株或双行双株种植108株。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XHLJ003—2023 48.3行距与株距 种植行距为1.5米~1.8米,种植株距为0.3米~0.4米,有性系按双行单株种植,无性系 以双行双株种植。 8.4种植管理 修剪、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按NY/T5018进行管理。 8.5绘制保存圃位图 8.5.1标明每份种质的圃位号、种植时间、保存株数。 8.5.2标出种植种质的编号(名称)与圃位号的对应图,即保存圃位图。 8.5.3每次增减资源都要在圃位图上进行标注,同时要注明制图人与审核人的姓名及制图日期。 8.5.4圃位图应定为保密资料,不得任意转借、抄录或拍摄。 8.6资源鉴定 入圃种植3年以后可以按NY/T1312进行资源鉴定,建立资源数据档案。 9档案管理 9.1资源档案 包括资源调查、收集档案,来源、编号、图表、图片、评价和鉴定情况等。 9.2管理档案 科学研究、观测记载、总结报告、技术管理文件、生产管理日志等均应详细记载。 9.3档案要求 档案要有专人记载、整理、审查、归档,长期保存。需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保存。 10保密管理 10.1资源管理 应注意保密管理,资源共享按《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执行。 10.2宣传管理 根据《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公布龙井群体种种质资源档案相关内容,对外宣传 报道不涉及资源具体地点。 10.3计算机管理 建议使用独立的计算机进行种质资源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纳入涉密管理范围。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XHLJ 003—2023 西湖龙井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XHLJ 003—2023 西湖龙井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技术规范 第 1 页 T-XHLJ 003—2023 西湖龙井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技术规范 第 2 页 T-XHLJ 003—2023 西湖龙井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4-05 00:27:3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