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
CCSB05
5107
四川省(绵阳市)地方标准
DB5107/T120.4—2023
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
第4部分:种植技术规程
2023-05-29发布 2023-06-01实施
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07/T120.4—2023
I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产地环境条件........................................................................1
5种苗................................................................................1
6种植技术............................................................................2
7采收................................................................................3
DB5107/T120.4—2023
I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5107/T120《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第4部分。DB5107/T12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种苗分级;
——第3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第4部分:种植技术规程;
——第5部分:种植投入品使用要求;
——第6部分:采收加工技术规程;
——第7部分:检验方法;
——第8部分:多效唑快速检测操作规程;
——第9部分:克百威快速检测操作规程;
——第10部分:重金属(镉)快速检测操作规程。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三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绵阳大地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三台
县麦冬产业化办公室、三台县农业农村局、三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三台县卫生健康局、三台县科学技
术局、三台县涪城麦冬产业协会、四川省川麦冬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嘉道博文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敏、李红彦、蔡晓洋、杨瑞山、陈杰、戴维、邓红梅、叶坤浩、赵丹、龚春
梅、杨以明、陈岗福、万兵。
DB5107/T120.4—2023
III引言
涪城麦冬名字的由来,是因西蜀古都涪城县曾建于今涪江流域三台县境内花园河一带,元末明初,
当地人民培育野生麦冬为家麦冬,故得名“涪城麦冬”,又名“川麦冬”、“绵麦冬”,为著名川产道
地药材之一。三台县境内涪江沿岸的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麦冬的生产,所产的麦冬品质优良,有效成
分含量丰富,药用价值极高。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2006年第73号公告批准对涪城麦冬实施地
理标志产品保护。DB5107/T120《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相关标准旨在制定符合产品特色、能支撑
产业健康发展的系列技术规范。DB5107/T120拟由10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提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通用要求。
——第2部分:种苗分级。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种苗分级提供指导。
——第3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良种繁育提供指导。
——第4部分:种植技术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种植提供指导。
——第5部分:种植投入品使用要求。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种植投入品的使用提供指
导。
——第6部分:采收加工技术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采收加工提供技术指导。
——第7部分:检验方法。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检验检测提供指导。
——第8部分:多效唑快速检测操作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安全性指标多效唑残
留量的快速检测提供指导。
——第9部分:克百威快速检测操作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安全性指标克百威残
留量的快速检测提供指导。
——第10部分:重金属(镉)快速检测操作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安全性指标重
金属镉含量的快速检测提供指导。
本文件对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种植技术提出指导和建议,有利于保障涪城麦冬的质量安全,保
持并提升涪城麦冬的特色品质,促进涪城麦冬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DB5107/T120.4—2023
1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
第4部分:种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种植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种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063复合肥料
NY/T525有机肥料
DB5107/T120.1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第1部分:通用要求
DB5107/T120.2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第2部分:种苗分级
DB5107/T120.3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第3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DB5107/T120.5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第5部分:种植投入品使用要求
DB5107/T120.6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第6部分:采收加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DB5107/T12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用苗量seedingquantity
单位面积用于生产涪城麦冬的种苗数量。
单蘖singletiller
植株在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其中一枝称为单蘖。
返青turninggreen
种苗栽种后10 d~15 d后,苗色转青、日晒不萎。
4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DB5107/T120.1中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5种苗
按照DB5107/T120.3中的规定执行。
DB5107/T120.4—2023
26种植技术
选地
应选灌排方便、疏松湿润、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中性至微碱性的潮沙泥土。
整地
耕地深度以20 cm~30 cm为宜,翻耕土壤,除净田间杂草、石块和前作根茎,耙细整平。
栽种
6.3.1生产用种苗选择
种苗应符合DB5107/T120.2中一、二、三级种苗的要求。
6.3.2栽种时间
3月下旬至4月下旬,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宜阴天栽种。
6.3.3栽种密度
用苗量为8万株/667 m2~10万株/667 m2。
6.3.4栽种方式
单蘖平地栽植。栽植深度3 cm~4 cm,苗应垂直紧靠窝壁或沟壁,窝栽或排栽于沟内,覆盖细土,
使苗直立稳固,做到地平苗正。
田间管理
6.4.1查苗补苗
灌水后至种苗返青期间,检查有无缺窝和枯死种苗,选择阴天及时补植,确保全苗。
6.4.2中耕除草
根据田间杂草实际生长情况进行除草,多结合施肥进行除草。
6.4.3间作与轮作
宜与玉米、大蒜间作,也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其中水旱轮作最佳。
6.4.4水肥管理
6.4.4.1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进行施肥,麦冬主要施肥时间及施肥方法按照DB5107/T120.5中的技术要
求执行,肥料应符合GB/T15063、NY/T525的要求。
6.4.4.2灌溉
栽种后应当日灌水,水深5 cm左右为宜,漫灌时间不宜超过2 d。
生产过程中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不宜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雨水较多时,应及时开沟排水,
避免土壤湿度过大,导致根系腐烂。
DB 5107-T 120.4—2023 地理标志产品 涪城麦冬 第4部分:种植技术规程 绵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7-28 09:57: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