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203112.8
(22)申请日 2022.09.29
(71)申请人 中南大学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 沙市岳麓区麓山 南
路932号
(72)发明人 傅金阳 梁向荣 王浩宇 祝志恒
阳军生 王树英
(74)专利代理 机构 长沙伊柏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326 5
专利代理师 丁敏
(51)Int.Cl.
G06T 7/00(2017.01)
G06T 17/20(2006.01)
G06T 19/20(2011.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4D数字图像的隧道大变形检测方
法及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4D数字图像的隧道
大变形检测方法, S1, 获取隧道大变形检测区域
基于一定时间间隔的n期围岩图像; S2: 根据第n
期围岩图像建立隧道大变形检测区域第n期实际
轮廓曲面模型; S3: 根据所述隧道第n期实际轮廓
曲面模型与隧道第1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 获取
第1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顶点集{T}1中各点到第
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的最 短距离, 确定第n期围
岩变形值; S4: 根据所述第n期隧道围岩变形值,
对所有边界点进行调整; S5: 对隧道第n期实际轮
廓曲面模型与第1期实际轮廓曲面模 型的对比结
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生成隧道 三维彩色云图以实
现整体变形展 示; S6: 根据隧道三维彩色云图, 获
取指定位置的隧道模型二维变形分析 结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4页
CN 115526861 A
2022.12.27
CN 115526861 A
1.一种基于4D数字图像的隧道大变形检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获取隧道大变形检测区域基于一定时间 间隔的n期围岩图像;
S2: 根据第n期围岩图像建立隧道大变形检测区域第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
S3: 根据所述隧道第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与隧道第1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 获取第1期
实际轮廓曲面模型顶点集{T}1中各点到第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的最短距离, 确定第n期围
岩变形值;
S4: 根据所述第n期围岩变形值, 对所有拱脚边界点进行调整, 重复执行该步骤, 直至无
边界点被调整;
S5: 对隧道第 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与第1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的对比结果进行可视化
展示, 根据最大变形值确定颜色偏 差范围, 将偏差范围划分成若干颜色段; 将相应的颜色映
射到隧道第1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 生成隧道三维彩色 云图以实现整体 变形展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 步骤S2具体包括:
S21: 根据获取的第n期围岩图像, 采用 运动恢复结构算法SFM重建图像三维稀疏点云
{VM};
S22: 采用PMVS多视 图匹配算法, 根据图像三维稀疏点云{VM}, 重建图像三维密集点云
{V′P};
S23: 根据控制点坐标, 通过旋转、 平移及放缩将三维密集点云的坐标转换到施工坐标
系下;
S24: 采用Del aunay三角剖分算法, 根据施工坐标系下的三维密集点云, 重建第n期围岩
实际轮廓曲面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 步骤S3具体包括:
S31: 确定计算范围r, 对顶点集{T}1中各点, 通过在第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中搜索最近
的三角面, 根据三角面法向量确定顶点集{T}1中各点到第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的距离, 即
第n期围岩变形值;
S32: 规定向隧道外侧为正, 根据第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中搜索确定的三角面, 计算中
三角面法向量 为正, 则S31步骤中变形值计算结果 为负;
S33: 根据第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中搜索确定的三角面, 计算中三角面法向量为负, 则
S31步骤中变形值计算结果 为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方法进一 步包括步骤S6:
S6: 根据隧道三维彩色云图, 获取指定位置的隧道模型二维变形分析结果; 具体为: 采
用系统平面法, 系统平 面包括XY平 面、 XZ平面和YZ平 面; 若选取XY系统平 面, 通过对 X方向旋
转指定角度x °∈(‑180°,+180°), Y方向旋转指定角度y °∈(‑180°,+180°), 确定截面方向,
并指定定位里程截面 位置z, 基于3个变量(x°、 y°、 z)获取截面方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S1包括:
在待拍摄的区域布置第 一预设数量标记板, 所述标记板布设时应均匀 布满隧道大变形
检测区域; 其中任意连续两张图像重叠度大于50%, 任一方向包含同一标记板的岩围图像
不少于三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控制点坐标是通过全站仪获取标记板的中
心坐标作为所述控制点 坐标。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526861 A
27.一种基于4D数字图像的隧道大变形检测装置,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 单元:
隧道围岩图像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隧道大变形检测区域基于一定时间间隔的n期围岩
图像;
隧道围岩实 际轮廓曲面模型建立单元: 用于根据第n期围岩图像建立隧道大变形检测
区域第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
隧道围岩变形值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 所述隧道第 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与隧道第1期实
际轮廓曲面模型, 获取第1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顶点集{T}1中各点到第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
型的最短距离, 确定第n期围岩变形值;
拱脚边界点调整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n期围岩变形值, 对所有拱脚边界点进行调整,
重复执行该拱脚边界点调整单 元, 直至无边界点被调整,
隧道围岩变形可视化显示单元: 用于对隧道第 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与第1期实际轮廓
曲面模型 的对比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根据最大变形值确定颜色偏差范围, 将偏差范围划
分成若干颜色段; 将相应的颜色映射到隧道第1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 生成隧道三 维彩色云
图以实现整体 变形展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围岩 实际轮廓曲面模型建立单元
具体包括:
三维稀疏点云建立单元: 用于根据获取的第n期围岩图像, 采用运动恢复结构算法SFM
重建图像三维稀疏点云{VM};
图像三维密集点云获取单元: 用于采用PMVS多视图匹配算法, 根据图像三维稀疏点云
{VM}, 重建图像三维密集 点云{V′P};
图像三维密集点云坐标转换单元: 用于根据控制点坐标, 通过旋转、 平移及放缩将三维
密集点云的坐标转换到施工坐标系下;
隧道围岩实际轮廓曲面模型重建单元: 用于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根据施工坐
标系下的三维密集 点云, 重建第n期围岩实际轮廓曲面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7 所述的装置, 其特 征在于, 所述隧道围岩变形值获取 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 用于确定计算范围r, 对顶点集{T }1中各点, 通过在第n期实际轮廓曲面
模型中搜索最近的三角面, 根据三角面法向量确定顶点集{T}1中各点到第n期实际轮廓曲
面模型的距离, 即第n期围岩变形值;
第二计算单元: 用于规定向隧道外侧为正, 根据第 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中搜索确定的
三角面, 计算中三角面法向量 为正, 则第一计算单 元中变形值计算结果 为负;
第三计算单元: 用于根据第 n期实际轮廓曲面模型中搜索确定的三角面, 计算中三角面
法向量为负, 则第一计算单 元中变形值计算结果 为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二维变形分析单
元: 用于根据隧道三维彩色云图, 获取指定位置的隧道模型二维变形分析结果; 具体为: 采
用系统平面法, 系统平 面包括XY平 面、 XZ平面和YZ平 面; 若选取XY系统平 面, 通过对 X方向旋
转指定角度x °∈(‑180°,+180°), Y方向旋转指定角度y °∈(‑180°,+180°), 确定截面方向,
并指定定位里程截面 位置z, 基于3个变量(x°、 y°、 z)获取截面方位。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526861 A
3
专利 一种基于4D数字图像的隧道大变形检测方法及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4-02-07 20:37: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