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87436.7 (22)申请日 2022.09.28 (71)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 学 地址 21009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 200号 (72)发明人 韩静 赵洋 陆骏 赵壮 柏连发  张毅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73 专利代理师 石嘉蓉 (51)Int.Cl. G06T 7/00(2017.01) G06T 7/60(2017.01) G06N 3/04(2006.01) G06N 3/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多层多道焊 接余高预测方法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层多道焊接余高预测方 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焊接系统进 行多层多道焊接; 利用实时图像采集系统实时采 集位于每条焊缝上的熔覆层图像; 利用三维系统 与每条焊缝上熔覆层图像对应的三维点云数据, 对每条焊缝上的多层熔覆层建立三维模型, 并计 算和记录每条焊缝上相邻两层熔覆层的余高差, 为余高增量; 每道焊缝上各个余高增量的累加值 即为该焊缝的余高; 将焊缝三维模 型及对应的余 高增量, 输入回归计算网络, 结合余高预测计算 值和实际值, 拟合熔池图像与余高的对应关系, 建立余高预测模 型; 将预处理后的熔覆层图像输 入余高预测模型中, 得到余高预测值。 本申请通 过改进实现了应用领域的突破, 强化了处理能力 和速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 CN 115294105 A 2022.11.04 CN 115294105 A 1.一种多层多道焊接余高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利用C MT焊接系统进行多层多道焊接; 步骤二: 利用实时图像采集系统实时采集 位于每条焊缝 上的熔覆层图像; 步骤三: 利用三维系统结合每条焊缝上熔覆层图像对应的三维点云数据, 对每条焊缝 上的多层熔覆层建立三维模型, 并计算和记录每条焊缝上相邻两层熔覆层的余高差, 记为 余高增量; 每道焊缝 上各个余高增量的累加值即为该焊缝的余高; 步骤四: 将步骤三得到的焊缝三维模型及其对应的余高增量, 输入回归计算网络, 结合 余高预测计算 值和实际值, 拟合熔池图像与余高的对应关系, 建立 余高预测模型; 步骤五: 将实时采集的熔覆层图像, 进行大小调整后输入步骤四建立的余高预测模型 中, 得到余高预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高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二的实时图像采集系统 单色CCD相机、 激光器和计算机, 所述激光器连接CMT焊接系统, 在焊接过程中对焊缝进 行标 记, 用于图像采集中过程的焊缝与熔覆层图像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高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二的实时图像采集系统 还包括用于提升处理速度的CMT同步触发系统, 所述CMT同步触发系统包括控制单色CCD相 机的FCPA模块进行多路同步指令发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高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三的三维系统包括数据 处理系统以及用于计算和记录的计算机; 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平滑填补所述三 维点云数据的 数据孔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高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四的回归计算网络包括 使用跳层连接的残差网格结构, 利用该残差网络结构 简化模型处 理和学习难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高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五的大小调 整包括将原 始1920×350mm调整为512 ×512mm。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294105 A 2一种多层多道焊接余高预测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焊接质量检测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多道焊接余高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当下CMT (cold  metal transfer, 冷金属过渡焊接) 焊接技术中, 当焊接焊脚尺 寸大于10 mm时, 往往会采用多层 多道焊接方式, 以弥补使用单层多道焊时的坡度大、 熔化金 属易下垂的问题。 但在实际多层 多道焊接过程中, 层 ‑层、 道‑道、 层‑道之间会产生复杂的相 互影响, 母材和焊缝金属均会经历多次焊接热循环, 使得每道焊缝的温度场、 热应力场的分 布变得非常复杂, 从而导致工件形成极大 的温度梯度, 从而产生极不均匀的焊接热应力和 残余应力, 使得工件发生较大 的角变形; 同时多层多道焊的焊接过程中包括金属熔化和凝 固、 冷却时的相变、 焊接应力、 传热、 焊接变形等复杂的物理场过程, 因此, 在实际焊接过程 中想要得到一个焊接质量高、 焊缝成型好的结构件必须对以上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而 一个易于得到的量 化焊接效果及性质的数值, 即是焊缝的余高。 [0003]在多层单道焊的实际应用当中, 对于焊缝余高的测量采用了诸多方法, 如发明 CN113290302A所公开的一种电弧焊余高定量预测方法, 该发 明结合视觉传感系统进行余高 量的预测, 以保证焊接效果。 由于多层多道焊接方式比多层单道焊的焊接方式, 其焊接点更 多, 熔覆层的结构情况更加复杂多变, 并且多道焊接位置的熔覆层结构, 会由于复杂物理场 影响而产生各自差异, 故运用已公开的发明中的余高预测方法, 在预测在前焊接道 次的余 高较为准确, 但在后焊接道次的余高误差极大。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层多道焊接余高预测方法, 包括以下 步骤: 步骤一: 利用C MT焊接系统进行多层多道焊接; 步骤二: 利用实时图像采集系统实时采集 位于每条焊缝 上的熔覆层图像; 步骤三: 利用三维系统结合每条焊缝上熔覆层图像对应 的三维点云数据, 对每条 焊缝上的多层熔覆层建立三维模型, 并计算和记录每条焊缝上相邻两层熔覆层的余高差, 记为余高增量; 每道焊缝 上各个余高增量的累加值即为该焊缝的余高; 步骤四: 将步骤三得到的焊缝三维模型及其对应的余高增量, 输入回归计算网络, 结合余高预测计算 值和实际值, 拟合熔覆层图像与余高的对应关系, 建立 余高预测模型; 步骤五: 将预处理后的熔覆层图像输入步骤四建立的余高预测模型中, 得到余高 预测值。 [0005]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二的实时图像采集系统单色CCD相机、 激光器和计算机, 所述 激光器连接CMT焊接系统, 在焊接过程中对焊缝进 行标记, 用于图像采集中过程的焊缝与熔 池图像对应。 [0006]所述步骤二的实时图像采集系统还包括用于提升处理速度的CMT同步触发系统,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15294105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多层多道焊接余高预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多层多道焊接余高预测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多层多道焊接余高预测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多层多道焊接余高预测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4-02-07 20:37:3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