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195 3669.4
(22)申请日 2021.08.19
(73)专利权人 苏州市东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 安镇
中唐路969号
(72)发明人 施明磊 王宏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专利代理师 陆明耀
(51)Int.Cl.
B21D 37/10(2006.01)
B21D 5/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段差辊筋模及折弯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段差辊筋模及折弯
装置, 包括两个轴线平行且位置匹配的滚轮, 滚
轮包括共轴的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 第一圆柱的
直径大于第二圆柱的直径; 两个第一圆柱的外端
面朝向相反, 且两个第一圆柱的内端面之间保持
间距L; 其中一个滚轮位置固定且可自转; 另一个
滚轮由行程组件驱动其靠近或远离位置固定的
滚轮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根据
不同产品的性能, 更换或调节第一圆柱和第二圆
柱的尺寸匹配, 调节两圆柱之间的斜面的斜率,
可修改折弯尺寸, 提高加工精度, 并可适用于所
有段差尺寸的加工; 通过行程组件改变两个滚轮
之间的距离, 同时由弹簧与两个滚轮配合, 可控
制地调节下压距离, 保证产品折弯加工成型, 且
不受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6461204 U
2022.05.10
CN 216461204 U
1.段差辊筋模, 包括两个轴线平行且位置匹配的滚轮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 (1) 包
括共轴的第一圆柱 (11) 和第二圆柱 (12) , 所述第一圆柱 (11) 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 (12)
的直径; 两个所述第一圆柱 (11) 的外端面朝向相反, 且两个所述第一圆柱 (11) 的内端面之
间保持间距L; 其中一个所述滚轮 (1) 位置固定且可自转; 另一个所述滚轮 (1) 由行程组件
(2) 驱动其靠近或远离位置固定的所述滚轮 (1) 移动, 所述滚轮 (1) 由一转轴 (3) 贯穿; 所述
转轴 (3) 上套接有两个 设置于所述滚轮 (1) 两侧的轴承 (31) ; 所述轴承 (31) 设置于轴承安装
座 (32) 上, 所述轴承安装座 (32) 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滚轮 (1) 的空间, 且所述滚轮 (1) 在
该空间内自转。
2.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段差辊筋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程组件 (2) 包括导杆 (2 1) , 套
设于所述导杆 (21) 外周并可相对其移动的导套 (22) 和弹簧 (23) , 以及设置于所述导杆 (21)
顶端并与所述弹簧 (23) 顶端 连接的端盖 (24) ; 所述导套 (22) 设置于所述轴承安装座 (32) 的
一端, 并驱动设置 于所述轴承安装座 (32) 内的滚轮 (1) 向位置固定的所述滚轮 (1) 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段差辊筋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 (21) 包括第一导杆 (211)
和第二导杆 (212) ; 所述第一导杆 (211) 贯穿所述弹簧 (23) , 所述第二导杆 (212) 设置于所述
导套 (22) 内, 且所述第一 导杆 (211) 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 导杆 (212) 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段差辊筋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杆 (211) 与所述第二导
杆 (212) 之间通过连接有一斜面 (213) , 所述斜面 (213) 与套设在其外周的连接块 (223) 的斜
面配合; 所述连接块 (223) 位于所述导套 (22) 和所述弹簧 (23) 之间, 所述弹簧 (23) 的底端 连
接于所述连接块 (2 23) 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段差辊筋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套 (22) 上还形成连接孔
(220) , 所述连接孔 (220) 连通所述导杆 (21) 的底端与所述轴承安装座 (32) 上用于容纳所述
滚轮 (1) 的空间。
6.折弯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段差辊筋模; 以及设置于滚轮
(1) 的外端并用于驱动位于两个所述滚轮 (1) 之间的产品沿X轴和/或Y轴方向移动的移动装
置 (4)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装置 (4) 的外侧设置有用于
夹取产品的夹爪 (41)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461204 U
2段差辊筋 模及折弯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 机械制造技 术领域, 尤其是 涉及一种段差辊筋模及折弯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CN103240335A即公布了一种现有技术常用的段差模具, 包括上模和下
模, 所述上模上设置有 上子模, 所述下模上设置有 下子模; 所述上子模与上模之 间设置有 上
垫板, 所述下子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下垫板。 通过在上模及下模内分别设置上子模和下子
模, 并通过增设不同厚度的垫板及改变上子模与下子模之间的间隙, 可在折弯机上实现不
同厚度及折弯角度的产品的成型加工 。
[0003]上述专利所述的段差模具即为典型的现阶段常用的调整段差的模具。 这种现有技
术通常是使用段差模一次成型, 当段差尺寸需要调整时, 用产品在模芯与模座之间来调整
模芯与模座的加工面距离以适应段差的尺寸变化, 段差变化的尺寸越多, 产品的规格就越
多, 受产品厚度加工难度的影响, 现有技术不能加工所有段差尺寸工件,且所需人工成本消
耗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 设计一种段差辊筋模及 折弯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
决的重要技 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段差辊筋
模及折弯装置 。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来实现:
[0007]段差辊筋模, 包括两个轴线平行且位置匹配的滚轮, 所述滚轮包括共轴的第一圆
柱和第二圆柱, 所述第一圆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的直径; 两个所述第一圆柱的外端
面朝向相反, 且两个所述第一圆柱的内端面之 间保持间距L; 其中一个所述滚轮位置固定且
可自转; 另一个所述滚轮由行程组件驱动其靠 近或远离位置固定的所述滚轮移动。
[0008]优选的, 所述滚轮由一转轴贯穿; 所述转轴上套接有两个设置于所述滚轮两侧的
轴承; 所述轴承设置 于轴承安装座上。
[0009]优选的, 所述轴承安装座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滚轮的空间, 且所述滚轮在该空
间内自转。
[0010]优选的, 所述行程组件包括导杆, 套设于所述导杆外周并可相对其移动的导套和
弹簧, 以及设置于所述导杆顶端并与所述弹簧顶端连接的端盖; 所述导套设置于所述轴承
安装座的一端, 并驱动设置 于所述轴承安装座内的滚轮向位置固定的所述滚轮处移动。
[0011]优选的, 所述导杆包括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 所述第一导杆贯穿所述弹簧, 所述第
二导杆设置 于所述导套内, 且所述第一 导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 导杆的直径。
[0012]优选的, 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第二导杆之间通过连接有一斜面, 所述斜面与套设
在其外周的连接块的斜面配合; 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导套和所述弹簧之间, 所述弹簧的底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461204 U
3
专利 段差辊筋模及折弯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2:23: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