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307902.4
(22)申请日 2021.12.27
(73)专利权人 绍兴越申机 械有限公司
地址 312000 浙江省绍兴 市越城区斗门街
道中兴大道与群贤路东北角1幢1楼
101号
(72)发明人 彭昌明
(74)专利代理 机构 绍兴普华联合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3274
专利代理师 朱建刚
(51)Int.Cl.
B21D 37/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
具, 包括上模板、 下模架, 所述上模板安装有上固
板, 所述上固板内安装有压料块, 所述上固板安
装有凹模, 所述凹模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凹台
部、 第二凹台部, 所述下模架安装有下固板, 所述
下固板安装有向上延伸的凸模, 所述凸模上部设
有凸台部, 所述凸台部放置有待加工的毂类零
件。 通过第一凹台部、 凸模和凸台部的相互配合
对毂类零件进行固定, 避免毂类零件在加工时发
生过晃动影 响加工; 通过压料块向下挤压放置在
凸台部上的毂类零件, 使毂类零件发生挤压形
变, 实现对毂类零件的侧壁增厚, 进而免去了毂
类零件后续的铣切等操作, 简化了毂类零件的生
产工艺, 提高了生产效率, 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
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8页
CN 216966017 U
2022.07.15
CN 216966017 U
1.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模板(1)、 下模架(5), 所述上模板
(1)可上下移动靠近或远离下模架(5), 所述上模板(1)下端面安装有上固板(2), 所述上固
板(2)内安装有压料块(4), 所述压料块(4)可沿上固板(2)的内侧壁上下滑动, 所述上固板
(2)下端面安装有凹模(3), 所述凹模(3)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凹台部(32)、 第二凹台部
(33), 所述下模架(5)上端面安装有 下固板(6), 所述下固板(6)上端面安装有向上延伸的凸
模(7), 所述凸模(7)上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凸台部(72), 所述凸台部(72)放置有待加工的毂
类零件(10),所述毂类零件(10)包括设置在顶部的顶盖(101), 所述顶盖(101)的外周向下
延伸形成第一侧壁(102), 所述凸台部(72)的外侧壁贴合第一侧壁(102)下部的内侧壁, 所
述第一侧壁(102)下端的外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过渡部(103), 所述过渡部(103)贴合在凸
台部(72)外周的凸模(7)上端面, 所述过渡部(103)的外周向下延伸形成第二侧壁(104), 所
述凸模(7)上部的外侧壁贴合在第二侧壁(104)的内侧壁, 所述第一凹台部(32)可随着凹模
(3)的向下移动贴合第二侧壁(104)的外侧壁, 所述压料块(4)可向下抵接顶盖(101)上端
面, 所述第二凹台部(33)内侧壁与凸台部(72)外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侧壁(102)的侧
壁厚度,通过所述压料块(4)向下挤压顶盖(101)将顶盖(101)向下挤压至抵接凸台部(72)
的上端面, 且所述第一侧壁(102)向外延伸至填满第二凹台部(33)内侧壁与凸台部(72)外
侧壁之间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固板(2)周向开
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22), 所述凹模(3)周向开设有与第一通孔(22)相对应的第
一沉头孔(31), 所述凹模(3)通过螺栓先后穿过第一沉头孔(31)、 第一通孔(22)并安装在上
模板(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通孔(22)内放
置有弹簧(24), 所述弹簧(24)套设在螺栓的外周, 所述弹簧(24)一端抵接在上模板(1)下端
面, 所述弹簧(24)另一端抵接在凹模(3)上端面, 所述上固板(2)下端面与凹模(3)上端面之
间存在一定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料块(4)的上部
设有向外延伸的环形凸缘(42), 所述上固板(2)的内径与环形凸缘(42)的直径相匹配, 所述
凹模(3)的内径小于环形凸缘(42)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固板(6)上端面
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台面(64), 所述台面(64)的直径与凸模(7)的直径相匹配, 所述凸模(7)
固定安装在台面(64)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模(7)的外周套
设有压边圈(8), 所述压边圈可沿凸模(7)的侧壁上 下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架(5)安装有
上下移动的推杆(9), 所述下固板(6)周向开设有与推杆(9)相匹配的第二通孔(62), 所述推
杆(9)向上贯 穿第二通孔(62)并连接 压边圈(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前的第 一侧壁
(102)的高度高于增厚后的第一侧壁(102)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前的第 一侧壁
(102)的厚度小于增厚后的第一侧壁(102)的厚度。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966017 U
2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毂类加工技 术领域, 尤其是 涉及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在对毂类零件进行加工时, 有时需要对其侧壁的一段进行磨削等加工, 进而导致
其加工处的侧壁 厚度变薄, 不能到达毂类零件的尺寸加工要求, 因此, 企业在选择原材料时
只能选择原材 料厚度要大于毂类零件侧壁厚度的标准进行购买。
[0003]但购买较厚尺寸的原材料, 不但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而且还需要通过人
工对毂类零件进行铣切 等操作, 以削减其余部分的侧 壁厚度, 使得毂类零件的生产工艺较
为复杂, 生产效率低, 增 加了人力成本 。
[0004]例如, 需要制得侧壁厚度为4MM的毂类零件时, 则企业需要购买5MM 厚度的原 材料,
才能使加工处的侧壁在加工后能到达4MM的厚度要求, 且之后还需要通过铣切等操作, 将其
余部分侧壁的厚度削减1MM, 使得毂类零件的整体侧壁厚度能统一为4MM, 以满足毂类零件
的尺寸加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
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 术方案:
[0007]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包括上模板、 下模架, 所述上模板可上下移动靠近或
远离下模架, 所述上模板下端面安装有 上固板, 所述上固板内安装有压料块, 所述压料块可
沿上固板的内侧 壁上下滑动, 所述上固板下端面安装有凹模, 所述凹模开设有上下贯通的
第一凹台部、 第二凹台部, 所述下模架上端面安装有 下固板, 所述下固板上端面安装有向上
延伸的凸模, 所述凸模上部 设有向上延伸的凸台部, 所述凸台部放置有待加工的毂类零件,
所述毂类零件包括设置在顶部的顶盖, 所述顶盖的外周向下延伸形成第一侧 壁, 所述凸台
部的外侧壁贴合第一侧壁下部的内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下端的外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过渡
部, 所述过渡部贴合在凸台部外周的凸模上端面, 所述过渡部的外周向下延伸形成第二侧
壁, 所述凸模上部的外侧 壁贴合在第二侧 壁的内侧 壁, 所述第一凹台部可随着凹模的向下
移动贴合第二侧 壁的外侧 壁, 所述压料块可向下抵接顶盖上端面, 所述第二凹台部内侧 壁
与凸台部外侧壁之 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侧壁的侧壁 厚度,通过所述压料块向下挤压顶盖将顶
盖向下挤压至抵接凸台部的上端面, 且所述第一侧壁向外延伸至填满第二凹台部内侧壁与
凸台部外侧壁之间的空间。
[0008]所述上固板周向开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 所述凹模周向开设有与第一通
孔相对应的第一沉头孔, 所述凹模通过螺栓先后穿过第一沉头孔、 第一通孔并安装在上模
板。
[0009]所述第一通孔内放置有弹簧, 所述弹簧套设在螺栓 的外周, 所述弹簧一端抵接在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6966017 U
3
专利 一种毂类侧壁增厚墩型模具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2:30:5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