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7.220 Y 55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322.55—2018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 55 部分:攀岩场所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ade assessment of work safety— Part 55: Sport climbing place 2018 - 04 - 04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322.55—2018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定内容........................................................................... 1 4.1 基础管理要求................................................................... 1 4.2 场所环境....................................................................... 2 4.3 生产设备设施................................................................... 2 4.4 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 ......................................................... 4 4.5 用电........................................................................... 4 4.6 消防........................................................................... 4 4.7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 4 4.8 操作人员行为规范 ............................................................... 4 5 评定细则...........................................................................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一级否决条款 .................................... 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场所环境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18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生产设备设施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19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22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用电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23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消防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34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40 附录 I(规范性附录) 操作人员行为规范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41 I DB11/T 1322.53—2018 前 言 DB11/T 1322.55《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分为若干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安全生产通用要求; ——第3部分:加油站; …… ——第55部分:攀岩场所; …… 本部分为DB11/T 1322的第5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北京市体育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体育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攀岩场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国体科技开 发服务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希发、祝伟民、宋雪阳、刘峻通、洪扬。 II DB11/T 1322.55—2018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 55 部分:攀岩场所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攀岩场所安全生产等级评定内容和评定细则。 本部分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人工攀岩场所的安全生产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79.4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4部分:攀岩场所 GB/T 23268.1 运动保护装备要求 第1部分:登山动力绳 DB11 410 体育场所安全管理规范 DB11/T 1322.1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DB11/T 1322.2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安全生产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下落空间 falling space 攀岩人员从某一高度下落时,所占用的人工岩壁内、外或周围空间。 3.2 自由空间 free space 攀岩人员在人工岩壁上或其周围执行攀登、下降等运动以及保护员执行保护操作时所占用的空间。 4 评定内容 4.1 基础管理要求 4.1.1 基础管理的通用要求应符合 DB11/T 1322.2 的规定。 4.1.2 应建立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a) 安全检查管理制度,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检查频率、检查时间、检查内容等,检 查内容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1 DB11/T 1322.53—2018 b) c) d) e) 4.1.3 a) b) c) ——装备; ——主体结构; ——保护垫; ——上方保护点。 试攀检查制度,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试攀频率、试攀时间、试攀要求等内容; 救助管理制度,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救助原则、救助方法、救助流程等内容; 救护管理制度,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救护原则、救护方法、救护流程、救护记录 等内容; 攀岩保护员轮岗制度,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每班人次、上岗时间、轮班注意事项 等内容。 从业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 攀岩场所应有不少于 1 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攀岩),并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攀岩保护员应依法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攀岩)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定线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后上岗。 4.2 场所环境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2.10 4.2.11 4.2.12 应在接待处或入口处等醒目位置公示“攀岩人员须知”。 应在醒目位置公示社会体育指导员(攀岩)的姓名、照片、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等信息。 应在攀岩场所周边醒目位置悬挂应急救援操作规程和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要求及警示标识。 应设置醒目的路线难度标识。 应设置休息区。 攀岩场所及周边、更衣室、卫生间、过道等公共区域应有防滑措施。 攀岩区域照度应不小于 100 lx。 无自然采光的和开放夜场的攀岩场所应有应急照明灯。 室内攀岩场所应有通风设施。 应有覆盖整个攀岩场所的广播设备。 应在攀岩区域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4.3 生产设备设施 4.3.1 一般要求 4.3.1.1 攀岩场所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应符合 GB 19079.4 的规定。 4.3.1.2 应配有急救药品和器材并摆放于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 4.3.1.3 用于攀石活动的保护垫表面应做一体化处理,有弹性,厚度不小于 0.4 m,保护垫覆盖范围 的外侧距岩壁纵向投影外沿不小于 2.5 m。 4.3.2 人工岩壁 4.3.2.1 独立保护点的布局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如有多个独立保护点,则第一个保护点的高度应不超过 3 m; b) 角度不超过 5°的斜面,当保护点的高度不超过 5 m 时,其与下一个保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应 不大于 1 m;当保护点的高度超过 5 m 时,其与下一个保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应不大于 2 m; c) 角度超过 5°的斜面,相邻两保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应不大于 1 m; 2 DB11/T 1322.55—2018 每个独立保护点应与主体结构连接; e) 保护点的链接螺栓应确保安全,防止变得松动,如通过螺母紧固。 4.3.2.2 独立顶端保护点应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固定点与主体结构连接。 4.3.2.3 下落空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除岩壁和地面外,下落空间内不应有任何可能导致使用者受到伤害的障碍; b) 难度岩壁和速度岩壁的下落空间应为水平方向上距离岩壁 2 m,距离使用者两侧分别 1.5 m, 垂直方向上距离保护点下方 8 m 的空间范围,岩壁高度不足 8 m 时,垂直方向上取保护点至地 面距离。 4.3.2.4 自由空间应能为攀岩人员安全着陆提供保障。 4.3.2.5 可接触的攀岩表面不应有锐边、锐角或毛刺。所有边角应平滑过渡,特别是可能与绳索发生 摩擦的位置。 4.3.2.6 人工岩壁应在醒目位置做如下标识: a) 制造商名称或商标; b) 进口商或供应商名称; c) 安装日期; d) 下一次全面检查日期等。 4.3.2.7 人工岩壁应取得合格报告,适用时包括下列内容: a) 整体结构及全部保护点的稳定性计算; b) 保护点的分布; c) 岩板
DB11-T 1322.55-2018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55部分:攀岩场所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4:34: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