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080 P 66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432—2017 公路被动柔性防护网技术规程 2017 - 09 - 19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2432—2017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则 .............................................................................. 1 4 术语和符号 ........................................................................ 2 5 基本规定 .......................................................................... 5 6 勘察及评估 ........................................................................ 7 7 被动柔性防护网工程设计 ............................................................ 9 8 质量检验 ......................................................................... 20 9 包装、运输、贮存和安装 ........................................................... 20 10 工程验收 ........................................................................ 22 11 保养和维修 ...................................................................... 2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材料性能检验 ................................................... 2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部件性能检验 ................................................... 2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整体性能检验 ................................................... 30 I DB51/T 2432—2017 前 言 根据川质监函[2014]100 号文的要求,编制组认真调查和总结了近年来被动柔性防护网使用中的经 验和出现的问题,吸收了编写单位近年来开展的相关课题和试验研究成果,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标准,在 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包括 11 章和 3 个附录,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勘察及评估,被动柔性 防护网工程设计,质量检验,包装、运输、贮存和安装,工程验收,保养和维修,材料性能检验、部件 性能检验、整体性能检验等。整体性能检验参考了欧洲技术认可组织(EOTA)颁布的《Guideline for European Technical Approval of Falling Rock Protection Kits》(2012 版)。 本规程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管理,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 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四川省交通 运输厅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规程日常管理组(地址:成都市武侯祠横街 1 号;邮编:610041) 。 本规程起草单位: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奥思特边坡防护有限公司 成都新途科技有限公司 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程 强\、赵世春、余志祥、许 浒、余建华、 刘天翔、齐 欣、洪习成、韦 韬、原振华、 马洪生、吕汉川、杨昌凤、沈钟飞。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郑 治、冉茂云、何思明、刘宗绪、肖广文、 张一平、兰庭文、张清祥、何赓馀、蒋忠信、康景文。 II DB51/T 2432—2017 公路被动柔性防护网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公路被动柔性防护网勘察及评估,设计,包装、运输、贮存和安装,质量检验,工程 验收,保养及维修等。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边坡落石灾害防护中采用的被动柔性防护网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维护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 GB 912-2008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 1591-2008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5223-201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 5976-2006 钢丝绳夹 GB/T 6946-2008 钢丝绳铝合金压制接头 GB/T 13912-200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20118-2006 一般用途钢丝绳 GB/T 20492-2006 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丝、钢绞线 GB/T 25854-2010 一般起重用D形和弓形锻造卸扣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 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55-2012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JT/T 528-2004 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系统构件 TB/T 3089-2004 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 YB/T 5294-2009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JTG 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YB/T 5343-2009 制绳用钢丝 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3 总则 3.1 为使被动柔性防护网设计、施工、维护规范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 程。 1 DB51/T 2432—2017 3.2 被动柔性防护网工程应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在地质勘察和落石评估分析 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精心施工、勤于养护。 3.3 被动柔性防护网可作为边坡落石防护工程的一部分,与其他工程措施配合使用,也可独立使用, 使用时应充分考虑被动防护网的耐久性和使用年限。 3.4 被动柔性防护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 的规定。 4 术语和符号 4.1 术语 4.1.1 被动柔性防护网 passive flexible barrier 采用锚杆、立柱、支撑绳和拉锚绳等固定方式将金属柔性网以一定角度安装在坡面上,用以拦截落 石的柔性栅栏式拦挡结构,俗称拦石网,其结构体系通常包含拦截结构、支撑结构、连接结构、耗能装 置、基础五大部分。 4.1.2 极限防护能量 ultimate protective energy 被动柔性防护网能够成功拦截的落石最大冲击动能。 4.1.3 落石弹跳高度 bounce height of rockfall 根据落石运动轨迹分析确定的落石距坡面的最大垂直高度。 4.1.4 参考坡面 reference slope 沿柔性防护网最大变形量方向的下坡坡面,其坡面角度β应与落石撞击网片前1m位置处的落石轨迹 线方向平行,且允许正负20°的偏差。 4.1.5 有效防护高度 effective protective height 沿垂直于参考坡面的方向进行测量,被动柔性防护网中上支撑绳与基座底板连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4.1.6 剩余防护高度 residual protective height 被动柔性防护网将落石截停后的有效防护高度。 4.1.7 防护等级 protection grade 根据被动柔性防护网结构在防护体系中的作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结构破坏的危害程度、维护的 难易程度以及经济性等因素,所确定的防护设防等级。 4.1.8 落石 rockfall 在重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坠落或滚落的斜坡上的岩石块体。 4.1.9 落石运动轨迹 movement path of rockfall 落石经过坠落、弹跳、滚动或滑动等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沿着坡面向下快速运动,最后在较平缓的地 带或障碍物附近静止下来的连续空间位移曲线。 2 DB51/T 2432—2017 4.1.10 支撑绳 support rope 用以实现金属柔性网按设计形式铺挂、对金属柔性网起支撑加固作用的钢丝绳。一般根据其布置位 置分为上支撑绳和下支撑绳。 4.1.11 缝合绳 suture rope 金属柔性网之间或金属柔性网与支撑绳之间缝合联结的钢丝绳。 4.1.12 拉锚绳 anchor rope 连接立柱与基础锚杆的钢丝绳,根据其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分为上拉锚绳、下拉锚绳、侧拉锚绳和中 间加固拉锚绳。 4.1.13 耗能装置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 配置于支撑绳和拉锚绳等连接结构上的用于吸收冲击能量的装置。 4.1.14 钢丝绳网 wire rope net 用钢丝绳编制并在交叉节点处连接固定的金属柔性网。 4.1.15 环形网 ring net 用钢丝盘结或缠绕成环,并相互套接而形成的金属柔性网。 4.1.16 立柱 post 支撑钢丝绳和金属柔性网的构件。 4.1.17 基座 base plate 立柱的定位基础板。 4.1.18 钢丝格栅 steel wire mesh 铺设于钢丝绳网或环形
DB51-T 2432-2017 公路被动柔性防护网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1:01:1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