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DB63 ICS 63.150 50/59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T1043—2011 花斑裸鲤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2011 - 12 - 19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2 - 01 实施 发 布 DB63/ T1043—2011 前 言 本规范编写符合GB/T 1.1—2009的要求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申志新、王国杰、王振吉、张忠福、王振刚、卢宝军。 I DB63/ T1043—2011 花斑裸鲤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 Herzenstein)人工繁育的环境条件、亲鱼来源、亲 鱼选择、人工催产、人工授精、人工孵化及水花鱼苗培育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花斑裸鲤的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条件 3.1 时间 催产季节为每年4月中旬至7月中旬。 3.2 水温 亲鱼催产的温度范围为6 ℃~13 ℃,人工繁育最佳水温范围为10 ℃~18 ℃。 3.3 水质 繁殖用水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4 亲鱼来源 用作繁殖的亲鱼应来自黄河青海段干支流水系及其附属水体的纯种花斑裸鲤,经人工驯化养殖后选 择已达性成熟、体质健壮、体色鲜艳、鳍鳞完整、无伤无病的雌雄鱼。 5 亲鱼选择 5.1 雌亲鱼的选择 5.1.1 外观选择 性成熟雌鱼腹部膨大,有明显的卵巢轮廓,下腹部松软有弹性,雌鱼臀鳍边缘圆滑无缺刻、稍长、 顶尖;繁殖季节成熟雌鱼体表后部具有少量“追星”。 1 DB63/ T1043—2011 5.1.2 性腺发育检查 每年3月中旬开始,定期对繁殖所用亲鱼进行抽样检查,根据外表观察和取卵器挖卵检查,掌握亲 鱼性腺发育程度,成熟的卵粒大小整齐、饱满,全部或绝大多数卵核偏位。 5.2 雄亲鱼的选择 雄鱼臀鳍短宽稍呈圆形,鳍缘有不明显的缺刻、倒钩;繁殖季节臀鳍、尾鳍、尾柄处出现大量的“追 星”,手感粗糙。轻压后腹部,泄殖孔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即散。 5.3 挑选亲鱼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从驯养池中初选后放入暂养池,第二次再从暂养池中优化选择 后放入车间催产池。 5.4 配组 用于繁殖的雌、雄亲鱼配比为2:1左右。 6 人工催产 6.1 催产前的准备 一般用玻璃钢流水槽或圆形水泥池作为催产池: ——玻璃钢流水槽:玻璃钢流水槽呈长方形,规格为 6.0 m×1.0 m×1.0 m,一般水深 0.5 m 左右, 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管道,并根据需要安装增氧、增温和水循环系统等配套设备; ——圆形水泥池:圆形水泥池直径一般为 5.0 m,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管道,进水管管口与圆形水泥 池池壁切线形成 45°夹角,沿池壁注水。进水在催产池中形成旋转,通过水流刺激亲鱼性腺 成熟。 6.2 催产剂 6.2.1 催产剂种类 适宜花斑裸鲤催产的催产剂有: ——脑垂体(PG); ——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 A2(LRH- A2); ——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 A3(LRH-A3); ——马来酸地欧酮(DOM); ——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6.2.2 使用方法 根据亲鱼性腺成熟程度和注射次数,多种催产剂配合使用。 6.3 注射方法和剂量 6.3.1 在生产中,根据亲鱼成熟程度的不同,采用二次注射法和三次注射法。背鳍基部肌肉注射,注 射深度为 1.0 cm,注意针头与背部切线成 45°方向注射,注射速度不宜过快。三次注射时,第一针和 第二针间隔 24 h 以上,第二针和第三针间隔 48 h 以上;两次注射法时,间隔 48 h 以上为宜。 6.3.2 雌亲鱼的注射方法和剂量 2 DB63/ T1043—2011 每公斤体重亲鱼(雌鱼)的催产剂量分配如下: ——采用三次注射法时用药剂量:  第一次注射剂量为:3mgPG + 10ugLRH 第二次注射剂量为:3mgPG + 10ugLRH 第三次注射剂量为:3mgPG + 10ugLRH——采用两次注射法的剂量:  第一次注射剂量为:3mgPG + 10ugLRH 第二次注射剂量为:3mgPG + 10ugLRH6.3.3 A3 + 6mgDOM; A3 + 8mgDOM; A3 + 10mgDOM+1000IU HCG。 A3 + 6mgDOM; A3 + 8mgDOM。 雄鱼的注射方法和剂量 每公斤体重亲鱼的催产剂剂量分配如下: ——采用两次注射法时用药剂量:  第一次注射剂量为: 10ugLRH- A2 + 6mgDOM;  第二次注射剂量为: 10ugLRH- A2 + 8mgDOM。 ——在雄鱼性腺发育状况较好的情况下,采用一次注射法,可以选择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同时进行, 注射量为雄鱼的第二次注射剂量。 6.3.4 注射时间 亲鱼放入催产池后,隔天进行第一次催产注射, 间隔48 h后进行第二次注射,注射时间选择上午 较好。再间隔48 h后,可根据亲鱼催产后的效应时间进行采卵、授精。 7 人工授精 7.1 效应时间 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催产池内水温保持至11 ℃~12 ℃,并打开微孔曝气增氧系统进行增氧。两次 催产注射后,花斑裸鲤的产卵效应时间一般为120 h~168 h(积温在55 ℃以上)。 7.2 人工授精 根据花斑裸鲤分批产卵的特性,人工催产后可根据水温和效应时间分批采卵和授精,每尾雌亲鱼一 般采卵少于三次为宜。盛放鱼卵的用具应干燥、洁净。采卵操作时以拇指和食指在腹部两侧由上往下轻 挤,直至卵粒不能自然流出为止。采卵后立即采精并用羽毛搅匀,使鱼卵充分授精。 7.3 脱粘 花斑裸鲤卵属沉性,微粘,授精后需多次加水并用羽毛轻轻搅动,清出多余的精液和杂质,至少浸 洗三遍——五遍。清除污物后静置、观察,待受精卵充分吸水膨胀(吸水后平均卵径达3.8 mm~4.1 mm) 后再进行称重,计算受精卵总数。 8 人工孵化 8.1 8.1.1 孵化条件 水质 3 DB63/ T1043—2011 孵化用水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8.1.2 孵化水温 孵化温度范围为10 ℃~15 ℃,最佳水温在13 ℃左右。 8.1.3 溶解氧 孵化瓶出水溶解氧在5 mg/L以上。 8.1.4 光照 室内孵化,采用日光灯照明,光照强度达50 Lax。 8.2 孵化设备 受精卵孵化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用孵化瓶孵化,第二阶段在孵化槽中用孵化盒孵化: ——第一阶段: 孵化瓶孵化,使用容积为 7 L 有机玻璃制作的锥形孵化瓶。 ——第二阶段: 孵化盒孵化,每个孵化槽(6.0 m×1.0 m×1.0 m)可放置 14 只孵化盒(0.4 m ×0.4 m×0.15 m)。 8.3 孵化前的准备工作 8.3.1 8.3.2 8.3.3 8.3.4 8.4 检修、安装、清洁所有相关设施,通水后保证正常运行。 对所有孵化设备、工具进行消毒,所用渔药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 准备温度计、吸耳球、小烧杯、培养皿、解剖镜等常用物品和设备。 调节孵化瓶水温,待稳定在 13 ℃左右时,受精卵可以装瓶孵化。 孵化密度 4 4 4 4 每个孵化瓶放卵数量为6×10 粒~9×10 粒;每个孵化盒放卵数量为4×10 粒~6×10 粒。 8.5 孵化时间 水温13 ℃时,在孵化瓶经10 d(240 h)左右孵化,孵化积温为130 ℃时,鱼苗开始少量破膜。此 时,把即将破膜的卵转入孵化盒继续孵化,同时将水温从13 ℃缓慢提升至18 ℃。转出后约2 d~3 d (积温为36 ℃~54 ℃)时受精卵全部破膜,破膜2 d后(积温为36 ℃)大部分鱼苗开始上浮、平游。 8.6 孵化管理 8.6.1 受精率测定 受精率可在鱼卵胚胎发育到原肠中期后进行测定统计。方法是从每个孵化瓶中随机取300粒鱼卵用 解剖镜观察鉴别,胚胎发育正常(胚盘透明)的为受精卵,并以此计算受精率。 8.6.2 日常管理 8.6.2.1 使用网目尺寸为 0.18 mm 的尼龙筛绢(或过滤棉)进行过滤,防止剑水蚤等浮游动物和杂质 进入,预防受精卵受伤。 8.6.2.2 在孵化水箱中放置加热器,用水泵将集苗槽内的水抽回水箱循环利用,保持孵化用水水温稳 定,水温变幅在±1 ℃。 8.6.2.3 在孵化水箱内加气泵曝气增氧,防止孵化瓶中受精卵缺氧。 4 DB63/ T1043—2011 8.6.2.4 一般水流量控制在 1.8 L/min~3.3 L/min,保证受精卵在孵化瓶中缓慢翻动而不流出为宜。 8.6.2.5 用乳胶管将浮在孵化瓶上层水面的死卵吸出,同时将混在死卵中的好卵返回原瓶,操作过程 要细心,防止损伤好卵。 8.6.3 仔鱼孵化率测定 孵化率可在仔鱼破膜平游后测定统计,见公式(1)。 孵化率(%)=仔鱼总数/受精卵总数×100% 9 ………………………………(1) 水花鱼苗培育 9.1 培育条件 9.1.1 水温 培育水温为13 ℃~18 ℃(可在培育槽设置增温系统,保持水温)。 9.1.2 溶解氧 溶解氧在5 mg/L以上(可在培育槽设置增氧系统,进行24小时曝气增氧)。 9.1.3 饲料 人工投喂蛋黄液或全价配合饲料粉料。配合饲料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9.2 培育设备 花斑裸鲤水花鱼苗用玻璃钢流水培育槽(6.0 m×1.0 m×1.0 m)进行培育。 9.3 放养密度 4 4 在培育槽每立方米水体放养6×10 尾~8×10 尾上浮鱼苗。 9.4 日常管理 9.4.1 投饲 鱼苗破膜上浮(即卵黄囊吸收完毕)后,进入外营养阶段,清污、过数后开始循环水培育。水温18 ℃条件下,每2万尾鱼苗1 d投喂一个煮熟的鸡蛋黄,用140目双层筛绢在水中揉成蛋黄水泼洒饲喂。培 育5 d~7 d,鱼苗全长达1.1 cm~1.2 cm后改用粒径为0.2 mm的全价配合饲料进行投喂。 9.4.2 清污 每天定时用虹吸方法吸出培育槽中的残渣和死苗,防治水质恶化。 9.4.3 换水 每天放掉三分之一的底层水,并加入同温度的新水。并勤洗滤网,防治堵塞。 9.5 出苗过数 使用重量法带水过数,计算鱼苗数量。具体

pdf文档 DB63-T 1043-2011 花斑裸鲤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043-2011 花斑裸鲤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043-2011 花斑裸鲤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043-2011 花斑裸鲤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13:36:3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