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9.060
D 59
团 体 标 准
T/HYBF 0001 -2020
和田子玉
HetianZiyu
文稿版次选择
2020 - 07 - 09发布 2020 - 08 - 08实施
和田地区 和田玉保护发展(文化)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HYBF 0001-2020
I 目 次
前 言 ................................ ................................ ............ II
引 言 ................................ ................................ ........... I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 义 ................................ ................................ ........ 1
4 描述方法 ................................ ................................ .......... 2
5 分类和命名规则 ................................ ................................ .... 3
6 和田子玉的显微结构 ................................ ................................ 4
7 鉴定项目 ................................ ................................ .......... 4
8 鉴定项目选择 ................................ ................................ ...... 5
9 鉴定方法 ................................ ................................ .......... 5
10 鉴定证书 ................................ ................................ ......... 6
11 标识 ................................ ................................ .............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和田子玉分类品种及其主要特征 ................................ ....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和田子玉的显微结构 ................................ .............. 9
参考文献 ................................ ................................ ............ 10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HYBF 0001-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和田玉保护发展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和田地区和田玉保护发展(文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和田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和田玉保护发展中心、 和田地区质量与计量检测所 (和
田玉原产地保护认证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济大学宝石及工艺材料实验室、中国地质
大学(武汉)珠宝 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地质大队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买托乎提· 阿不都瓦衣提、 刘琰、 亓利剑、 周征宇、 杨明星、 沈崇辉、 吐尔逊· 亚
森、热依 汉古丽·阿卜杜许库尔。
本标准于 2020年7月9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和田地区质量与计量检测所(和田玉原产地保护认证中心)负责解释。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HYBF 0001-2020
III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
厚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的大问题。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物质 文化遗产,在我国至少有 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华民族
发展进程中从未曾中断过。和田玉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于一身,在中国从古至今的社会、
文化、军事、宗教、政治生活中无不打上和田玉文化的烙印。几千年来,每一个时代的和田玉,都能反
映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孔子言: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古人把和田玉拟人化,将和田玉的各种特
性与高尚的品格相关联,赋予了和田玉“仁、义、智、勇、洁”五德; 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
爱国民族气节; “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 “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 “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
气魄。屈原在其专著《九章•涉江》中写道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清乾
隆帝也曾专门为和田玉赋诗一首,诗名就称 《和阗玉》 “和阗昔于阗,出玉素所称。不知何以出,今乃
悉情形。”诗中所描写的素玉, 即为现在我们所说的新疆和田 玉。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
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已经根植于中华民族
每一个人心中,几乎成了中华文化的品牌。
在中央提出文化产业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激励下, 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文化产
业发展获得涅槃重生,处于历史 上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好时期。和田子玉是和田玉中之精品、之王冠,
因其稀有性、珍贵性、公认性,和田子玉原料及饰品的市场价值、收藏价值不断攀升,稳居和田玉产业
链的高端市场。伴随着玉文化产业、原料市场快速发展,和田玉产业队伍、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
时,也出现了混乱局面,在利益的驱动下,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严重伤害了玉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消费
信心。国家标准《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 ( GB/T 38821 -2020)明确规定了和田玉的术语和定义,产地包
含了世界各地,已经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产自和田的玉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混淆 了人们对传统观念
中和田玉的理解,对原产地和田玉信誉、市场发展、和田玉消费信心冲击非常巨大。因此明确和田子玉
身份(即制定和田子玉标准)是和田玉产业及文化发展保护的当务之急。和田 子玉团体标准的制定发布
是和田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和田玉文化传承的核心体现,相信和田子玉团体标准的发布, 必然
会规范和田子玉产业发展秩序,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和田玉文化, 赋予新时代和田玉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赋予国人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传统文化新时代的绚丽新篇。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HYBF 0001-2020
1 和田子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和田地区和田子玉的术语和定义、分类 和命名规则 、鉴定方法及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行政区域内加工和销售的和田子玉成品及原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552 珠宝玉石 名称
GB/T 16553 珠宝玉石 鉴定
DB65/T 035 -2010 和田玉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552 、GB/T 16553 和DB65/T 035 -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文件。
3.1
和田子玉
产于新疆和田地区行政区域内水系或 水系冲洪积扇中,以微晶 -隐晶透闪石为主的矿物集合体 ,次
要矿物可为阳起石 ,可含有少量方解石、石墨、黄铁矿 、磁铁矿、石英等矿物 。具有磨圆度较高,呈次
滚圆状、滚圆状, 表面光滑 且具毛孔 ,大多具有裂纹、裂隙,因沉积环境的不同 ,表面没有或有一种及
二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皮色等特征。
3.2
形状
因河流搬运磨圆度较高,呈次滚圆状、滚圆状。
3.3
毛孔
在河流搬运过程中,表面会形成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毛孔(碰撞坑)。
3.4
皮色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HYBF 0001-2020
2 在河流搬运、沉积过程中,因沉积环境的不同,表面没有或有一种 及二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皮色。常
见有白皮、聚红皮、枣红皮、橘红皮、虎皮、秋梨皮、黑油皮、洒金皮等,色彩呈多样性。
3.5
糖色
由于原生或次生地质作用影响, 受铁、 锰质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浸染作用,
T-HYBF 0001—2020 和田子玉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4 22:43:30上传分享